此书分为四个部分
1、70年代末工人上访信件与老照片
2、围绕公园拍摄的家庭相册
3、一本80年代初的个人日记
4、关于园内的照片
公园作为一个半封闭公共场所,为大众娱乐休闲之地,早时多为家庭聚会青年说爱的最佳去处,如今固定访客多为老年群体,有占据合理位置组成不同团体者,亦有冷眼旁观者,或自娱自乐隐秘于他人之外者。这些固定访客,与公园自身场所、环境的互动形成了其特有的“景观(landscape)”,这些怪诞或荒谬的老者”集体怀旧”是当下公园自身独特的语言形式。当我们为广场舞/红歌会/民间政治等团体感到诧异的时候,不妨借鉴现象学(Phenomenology)解读景观的考古学途径。这一方法的重点在于从追根溯源的角度理解人类行为,为何如此构造、实践、发声,在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映射其“历史叙事”的轨迹。
但官方的大事记历史显然无法深入解答我对公园现象的困惑。 一方面,以官方的途径进行查询,得到的却是断层的信息,当想对某一事件深入的了解时,许多问题被官方404,细节变得模糊不清。另一方面,以大事件和关键人物为载体时,无法了解作为个体的普通人面对此环境的态度。所有问题都强加于集体之上,个体无形被抹杀。遂从个体出发,以老人的口述作为事件的基点,询问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成长经历与个人感受,及当时与公园之间的关系,这是第一手信息。同时,以此为基础在二手市集上搜集老照片、信件、日记,这是物质的“证据线索”。最后将这些元素与有明显时间点的大事件联系在一起,回归于兴庆宫(拍摄的园内图片)整合成一段非线性叙事。其中还包含一本家庭相册,是个例却也具有普遍性。如每个人的旧照片,记录了与不同家庭成员在不同时间段在公园这一场所的留影。